兴隆县农产品网络销售促进方案
2021-11-2211时47分 浏览次数:

兴隆县农产品网络销售促进方案

为促进农村产品上行,推动农产品网上销售,提高农产品竞争力,降低流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发挥电商扶贫作用,引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进一步加快兴隆县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进程,现结合县情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原则,整合本地农产品、土特产、民俗产品、特色资源、乡村旅游资源等进行品牌培育,搭建综合性的兴隆县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工业品网购进村,形成链接城乡、资源共享的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促进全企入网、全民触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助推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加快全县致富奔小康步伐。

二、任务目标

(一)推动农村产品产销对接

农产品产销对接是促进农产品供需平衡、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增加农民收益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农产品产销对接不紧密、不稳定问题突出,农产品虽产得出,但产不好、卖不掉、卖不好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农民增收和乡村发展。做好农产品产销对接工作,有利于发挥流通先导性作用,引导农业按照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

路产品,促进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助力乡村振兴;有利于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满足农产品基本消费,促进中高端农产品消费,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缓解农产品"卖难买贵"问题,推动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有利于发展脱贫地区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脱贫户增收,助力脱贫攻坚。

(二)农村产品电商供应链建设

农产品具有鲜活易腐性,对外在条件的依赖比较明显。农业生产的区域性、季节性、分散性也十分突出,农产品供应链是一个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餐桌的过程。因为农产品以上本身属性问题导致农产品经常出现不稳定性,不规范化等卖难买贵的问题。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必须要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统筹资源,加强协作,推动农产品供应链标准化,规范化。充分发挥"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引导作用,立足农业生产的区位优势,以电商等市场需求为导向,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分散农户参与,积极引导当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引进、培育一批适应电商发展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运营公司。以龙头企业和专业运营公司为主体,紧盯市场需求和国内外产业发展动向,引导优势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以网络销售额、消费评价、投诉等数据为依据,开展商标注册、许可申请、质量追溯,研发适销对路的网络商品,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拉长农业产业链。

(三)农产品基础设施建设

因地制宜,联合一家位于山楂主产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选择具有相对优势的品种兴隆山楂,加强其产品分级、包装、预冷、初加工配送等基础设施短板,集中实现农产品的电商化、品牌化、标准化,创新农产品电商销售机制和模式。鼓励和引导电商集配中心共建主体强化对农户的服务,探索建立共建主体和农户之间的新型利益连接机制,通过分工协作将分散农户纳入产业化发展轨道,在保持农村特点的基础上,提高小农生产的集约化水平,吸引农户深入参与社会分工,享受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三、实施步骤

(一)推动农村产品产销对接

加强做好产销对接,最关键的是要解决好兴隆县农产品卖给谁、谁来卖、怎么卖的问题。

1、基本思路

1)搭建对接平台,畅通产销对接渠道

组织参与对接会、展览会、交易会、洽谈会、网上对接等各类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搭建线上线下产销对接平台,整合引入全国优质渠道资源,组织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主体交流衔接。农产品主产区商务主管部门应根据产品销售需要到销区举办各类宣介推广活动,提升本地优质农产品品牌知名度,拓展农产品外销渠道。销区商务主管部门应根据本地农产品消费需求,组织流通主体到农产品主产区联系采购,稳定供货渠道和货源,保障市场供应。

2)发展农商互联,构建产销稳定衔接机制

推动农产品流通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订单农业、产销一体、股权合作等模式实现全面、深入、精准对接,在做好产品采购的同时,加强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仓储物流等投资项目的对接,发展农批、农超、农社、农企、农校、农餐等各类产销对接形式,引导农业生产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采用先进生产加工流通技术,打造产销稳定衔接、利益紧密联结的农产品全产业链条,

提高农民在农产品流通和加工环节的参与程度,让农民分享更多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3)培育农村电商新业态,促进产销精准对接

"消费扶贫"为纽带,组织开展"中国消费扶贫项目助推产销对接会"类似活动,激发社会各界积极消费"扶贫产品",同时也将从生产、经营、消费等层面采集海量级的相关社会扶贫的精准数据,实现农产品产销精准对接。发挥电商平台品牌塑造优势,依托各地地域文化、优势资源、特色产业,培育一批网红农产品品牌,提高市场知名度,提升农产品价值,促进农民增收。

2、主要建设内容

1)兴隆山楂品牌营销高峰论坛

2)兴隆县农产品营销渠道专项对接会

3)中国消费扶贫项目助推产销对接

(二)农村产品电商供应链建设

1、搭建农产品网货开发体系

结合兴隆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整合县域优质农产品资源,建立产品资源库,加强重点产品的网货提升,通过专业的网货设计、样品陈列、包装样品共享,提升兴隆县特色农产品在网络销售的竞争力,挖掘区域公用品牌的市场应用价值与网络市场场景。根据兴隆县具有产业优势的产品类别,收集全网热销产品的网货辅料,在兴隆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进行集中展示与推荐,帮助兴隆县网商提升特色农产品的网络流通供应链竞争力。

2、打通供应链条,完善产品品质包装体系,培育新型供应商队伍扶持规模大、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具有生产、加工、检测、包装的农产品重点企业,为全县网店店主提供优质网货供应服务。网货供,应产品以QS认证产品为主,未进行QS认证的产品要对产品建立二维码溯源追踪,方便消费者查找产品源头,核对产品真伪。

1)多措并举,构建网货供应体系

依托示范县项目即将建立,及现有电商企业已经建立的县域、乡镇片区的网货供应体系,形成多层次、多区域的网货供应平台体系。以细化电商产业链条、提升网货供应水平为目标,扶持我县境内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加强网货研发、打造网货品牌、鼓励企业、合作社组织、供货商等主体采取自加工或代加工形式,打造一

批带有QS认证、"三品一标"和溯源追踪二维码的农产品网货品牌,切实提升我县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扩大品牌影响力。

2)因地制宜,构建网货供应体系

对现有和新建的兴隆县特产馆、电商企业等网货供应平台从优化包装设计、丰富供货产品、加强食品安全等方面进行改造提升。力争全县建成2家以上较高水平的县级网货供应平台,同时建立健全网货质量监管制度和非QS认证产品二维码可追溯体系,确保网货供应安全。

3、拓展销售途径

1)兴隆县特色馆建设及运营

与知名第三方电商平台合作,开设兴隆县线上店,宣传、展示、销售本地特色产品。并安排专业团队负责特色馆的日常运营工作。

2)推动农旅融合发展

流量是电商永远无法绕过的话题,不管产品多好,服务多优,没流量就意味着注定一事无成。线上流量越来越贵,流量获取越来越难也是事实,除了耳熟能详的思路和手段,在新零售的时代还有没有其他低成本流量获取方法

兴隆县旅游资源丰富,境内著名的旅游景点有雾灵山、兴隆溶洞、兴隆山、红河漂流、塞外江南水镇等,与近邻的避暑山庄、外八庙等旅游资源交相辉映,是流量的聚集地。旅游业和互联网是当今世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最为新兴、最为显著的力量,农旅融合的发展方式,是通过旅游流量实现兴隆县农产品上行和品牌培育的捷径,是未来服务业利润增长的重要突破口。

3)线上网店建设

依托兴隆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在知名第三方电商平台开通并运营兴隆县农产品官方旗舰店,利用旗舰店做好本县内的电商形象带头作用,并利用旗舰店承接平台资源、政府资源、市场资源做出实实在在的销售业绩,实现形象、实效的双带头作用。以官方旗舰店运营为抓手,将推广、营销、客服、配发货、仓储管理、物流管理、售后等日常工作作为兴隆县传统企业互联网化、电商化转型升级发力点。同时,将官方旗舰店及兴隆县其他优秀网店打造成本县电商的形象代表、起到"致富标杆"等的示范带头作用,以带动更多的传统企业和个人进入电商行业。

4)线上分销体系建设

利用品牌线上形象店,电商中其他的线上店铺,统一导出店铺数据包,提供给本县内的创业者。让他们成为兴隆县产品的网络分销商,这个办法可以快速的降低网络创业者的门槛,在短时间内同步大量上线网店,可以在各个平台上形成一次爆发事件,同时有大量的网店数量的基础,即使一段时间之后,按市场的自然规律,也一定会有一定的店铺能存活下来,甚至少数的店铺能做出一定的规模。各个电商品台上均有分销网络的存在,甚至是分销工具的存在,当有了健全的数据包,可以利用各个平台的分销网络,进一步扩大店铺数。本县有着丰富人口资源,其中外出求学、务工的学子数量众多,也可以鼓励他们进行校园营销、在地营销,同时通过线上的短暂培训,就可以利用数据包在极短的时间里开设海量的网店。海量的网店本身就会在互联网上对本县品牌做到很好的传播作用,同时海量的店铺经过市场的大浪淘沙也一定会有一部分店铺生存下来,使得返乡创业成为可能,人才外流情况也可以得到改善。

5)网红直播

聚焦兴隆山楂产业带,借助抖音、快手、村播等平台,通过整合本地和联合外部网红主播,邀请网红主播实地采风,体验兴隆山楂的种植、对话果农,助力山楂和旅游网商的创业销售引流、塑造兴隆山楂的正面舆论与网络口碑传播。将兴隆山楂的知名度和热度提升,同时以兴隆山楂为纽带,通过网络直播推介兴隆县文化与产业,进一步巩固兴隆县印象和影响力。

6)消费帮扶

利用互联网平台,以鼓励社会大众积极消费脱贫地区优质农产品为主要途径,刺激脱贫地区生产、经营优质农产品,以提高脱贫群体生产生活条件。主要以农业类众筹、领养、讲故事的方式预售、团购产品,促进消费帮扶。助推人人可参与的"消费帮扶"模式。借助互联网的通达性,众筹帮扶模式可引起公众对脱贫地区的关注,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工作,通过消费带动脱贫地区产业发展,有助于夯实脱贫地区脱贫后长期发展的基础,使脱贫人口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7)推动企业拓展线下实体销售渠道

积极和大型商超、社区店、商会、银行等渠道建立合作机制,可以设立农产品专柜,专门销售各地名特优产品,专柜兼具实物销售与品牌宣传的双重作用,利用成熟销售渠道资源,拓展兴隆县农产品销路。

(三)农产品基础设施建设

联合一家位于山楂主产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选择具有相对优势的品种----兴隆山楂,强其产品分级、包装、预冷、初加工配送等基础设施短板,集中实现农产品的电商化、品牌化、标准化,创新农产品电商销售机制和模式。鼓励和引导对农户的服务,探索建立共建主体和农户之间的新型利益连接机制,通过分工协作将分散农户纳入产业化发展轨道,在保持农村特点的基础上,提高小农生产的集约化水平,吸引农户深入参与社会分工,享受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加强对农特产品全供应链,包括生产、加工、包装、仓储、运输、装卸、配送等各个环节的规范化管理,积极探索建立"来源可溯、去向可查、风险可控、责任可究"的农特产品标准化质量保障体系。对种植基地的农特产品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追溯系统,起到对全县农产品标准化、规范化种植的示范带动作用。

四、保障机制

(一)加强领导,统筹协调推进

各乡镇、县直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统筹协调解决农产品上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强化宣传,发挥示范带动

加大在用地、融资、税收等方向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农产品上行宣传力度,推动社会各界关注支持农产品上行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树立典型,营造良好氛围。

(三)完善机制,强化考核监督

将农产品上行纳入农村电子商务工作考核体系,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对乡镇和部门完成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并通报,集聚乡镇和部门力量,扎实推进农产品上行工作,务求取得实效。

 

 

                                                          兴隆县电子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

                                                            2021年9月6日